撞球的球的顏色不是規定的,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顏色,但是現在的顏色是大家公認最好的10到15種顏色來做的
撞球
撞球是一種室內球類運動,迄今已有五六百年曆史。撞球運動正是起源於法國的一種草地木球遊戲,即在戶外地面上挖洞,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。1565年西班牙人把這種遊戲帶到了美洲大陸,美國在1855年舉行了第一場正式撞球比賽。
???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完善,撞球運動有了一套完備的競賽規則與器具,並且分為落袋撞球(比利)、彩色撞球(斯諾克)、四球撞球(開倫)、十六號球和美式九號球幾種。
???撞盤分為兩種:落袋臺盤臺面一般長4米,寬2米,四角和兩邊腰間共設6個以細網扎成的小袋。整個臺面和邊沿鋪以綠呢;四球臺盤比落袋臺盤略小,其四角和腰間不設落袋。擊球的球棒長1·25米到1·55米。
??? 最初的撞球,球臺上只有兩隻球,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,英國人跟著仿傚,此時在球臺上便有了三個球。並把這種玩法叫“開倫”,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,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“雙著”,都可以得分。這種玩法,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撞球的原始玩法,即英式撞球“比利”
??? 斯諾克撞球起源有一段傳說。1875年,一個駐紮印度的特文郡軍團裏有一位青年尉官尼維爾·張伯侖覺得他們每天玩三球檯球很乏味,於是產生了改進的想法,加了一個黑色球。經過一段時間,又有一位青年軍官建議再加了一個粉色球,隨著球數的增加,不僅提高了玩的興趣,同時也豐富了玩球的方法,後來又連續增加幾種不同顏色綵球,球數共有22個,其中有15個紅色球,6個不同顏色的彩色球和一個白色主球。經過實踐摸打,又製訂了一套比賽方法和規則。1880年,英國人約翰·羅伯特又從印度把斯諾克撞球打法和規則帶回了英國。但是,當時正處於英式撞球熱,一般名手及觀眾都熱衷於英式撞球。斯諾克撞球根本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。直到20世紀30年代,英式撞球日漸衰落,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撞球,從此斯諾克撞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,成了英國的國球,直到現在。
???撞球作為一項運動,雖然從1504年開始就在美國出現,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快發展,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。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,直到19世紀中,對撞球的技術、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,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,獨創了美式撞球一大流派,與法式撞球、英式撞球並駕齊驅,現已流行於東西方。
??? 印度和泰國是最早開始撞球運動的亞洲國家,後來至日本,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。解放前,只有大使館、租界地和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哈爾濱、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撞球廳室,只有幾張球臺。
??? 1986年,中國成立了中國撞球協會,並且從當年開始在珠海舉辦了全國檯球邀請賽,以後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撞球錦標賽,至今發展為每年8場全國比賽。目前在中國最流行的是斯諾克和十六綵球兩種玩法。
???撞球是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上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,泰國、中國、台灣和菲律賓等隊的水準比較高。
文章來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2318224